最近群里大家热议到底什么是“有感觉”的产品,要讲清什么是“有感觉”的产品,先问自己一个问题:最近买的某件东西,为什么让你觉得非买不可?因为外观太好看?因为功能恰好解决了你的问题?因为用了它感到自己很棒?
有感觉的产品,可能不是最便宜的,也可能不是市面上功能最全的,但一定让你“心甘情愿为它掏钱”,并且“二次复购”甚至主动推荐给身边人。
作为一名营销从业者,我服务过的大品牌也好,小品牌也好,总结起来,有感觉的产品离不开三个关键词:“情绪共鸣”、“场景代入”和“价值传递”。做产品不是卖功能,而是卖一份体验、一种情绪,一段记忆。
我以服务过的一些案例去深入拆解“有感觉”的产品如何诞生。每一点都有血有肉,绝不是纸上谈兵。
情绪共鸣——打动用户的核心
1. 找到用户的情绪触点
有句话说,“情绪比逻辑有用百倍”,这在产品营销中尤为真实。买家不是在买产品,而是在买自己内心某个情绪的满足感。
大概两年前,我服务了一家国产护肤品牌,目标用户明确锁定新中产女性,注重“仪式感”和“情绪满足”。当时我们推出了一款主打“舒缓压力”的面膜,光说“补水保湿”已经没用,谁都在说这个。
我们通过深入调研,发现目标人群工作压力大,下班后特别注重“自己的一小时”。这段时间并不多,但非常宝贵。我们将产品卖点直接打造成“属于你的冥想时刻”,把包装设计成类似手账风的手绘风格,配一句文案:“每一片面膜,都是给自己的小奖励。”果然,这款面膜成了他们店里销量冠军。
消费者的情感是丰富的,可能是怀旧,可能是自豪感,可能是归属感,抓住一个点,击中他们的内心,事情就成了一大半。
2. “情绪营销”时代,怎么做?
讲个身边的真实例子。有一天,一个朋友发了条动态:一只造型简直可爱的压力球,一捏就能发出萌呼哧声,整个设计很解压。我问他:“这块硅胶球有什么科技含量?”朋友直接说:“不需要科技,我买它就是为了解压要开心!”你看,这就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。产品的作用,往往不在功能本身,而在于给用户的情绪疗愈。
一个成功打入情绪市场的品牌,必须认真回答几个问题:
我的目标人群面临什么焦虑、情绪或情感需求?
怎样用产品,让他们觉得被理解、被满足?
3.有感觉的产品到底是什么?
是触得到、看得见、看完想买,用了还想再买的东西。它不只是一件冰冷的商品,而是能够承载情绪、创造价值、连结用户内心的媒介。对于品牌来说,产品是“工具”,真正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的,是背后所传递的情绪和故事。
从情绪共鸣到场景代入,再到价值传递,每一步都需要深刻洞察用户的需求。记住,用户不是机器,他们不会因为参数多么厉害、技术多么牛逼就掏钱。他们需要的是被感动、被理解,甚至被打动到心头一颤。他们愿意为一种情绪买单,为一种生活方式埋单,甚至为“归属感”“独特感”主动加钱。
营销人最大的挑战,就是让冷冰冰的产品产生温度。有感觉的产品,能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是在和他们平等对话;他们愿意停下来,停留在你的产品故事里,觉得这个产品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。
无论你是初创品牌,还是布局长期市场的老炮,想赢得用户的心,说到底只有一条:场景准确、情绪触达、价值清晰。情绪打动人心,场景告诉用户为什么需要,而价值决定消费的意义。
做产品不是追风口,而是给用户递一把钥匙,打开他们渴望的那扇情绪大门。走心而不套路,真诚且不做作,这样的产品,注定是可以被消费者记住的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